音在药铺里回荡,小尾赶紧放下手中的扫帚,快步走到余之为身边。余之为指着炉前的药罐,语重心长地说:“煎药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火候的控制、时间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你今天就从最基本的添柴火开始学起。”
小尾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蹲在炉前,小心翼翼地添加柴火,看着药汤在药罐中慢慢翻滚,溢出一阵阵苦涩的药香。这股药香,对他来说,不仅是药材的味道,更是希望和责任的象征。
然而,煎药并不像小尾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很快就发现,要让炉火保持适中的温度,同时让药汤均匀翻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一边小心翻动柴火,一边紧盯着药罐中的颜色变化,不敢有一刻松懈。药铺里的伙计们忙碌着,偶尔会过来指导小尾几句,但他依然感到手忙脚乱。
“别光盯着一罐,还有旁边的两罐药呢!”一个伙计的声音突然在小尾耳边响起。小尾猛然醒悟,手忙脚乱地调节其他两口药罐的火候,结果稍不留神,第一口药罐的药汁已快溢出。他急得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敢再有丝毫分心。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尾煎完药,又赶紧把今天的药送出去。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小尾的腰酸背痛,但他没有丝毫抱怨。 晚上回到住处时,小尾已累得直不起腰。他回想着一天的细节,忍不住苦笑:“煎药原来这么难,比跑腿还累。”但想到余大夫对他的信任,他又暗暗咬牙:“明天一定做得更好!”
小尾在药铺的送药和煎药日渐熟悉,他逐渐熟悉了煎药的技巧。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药铺的地板上,小尾就已经忙碌起来。他熟练地添柴、控火,药罐里的药汤在火上翻滚,散发出阵阵药香。
“小尾,这罐药再煎一会儿就可以熄火了。”一个伙计的声音在小尾耳边响起。小尾点了点头,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顿,他一边调整火候,一边回答:“知道了,大哥。”
伙计们对小尾的评价越来越高,他们发现小尾不仅勤快,而且聪明好学。他很快就掌握了根据药材种类调节火候的技巧,也能准确把握药汤的浓度。有时,他甚至还能主动提醒伙计某些特殊药材的煎煮时间。
“这孩子真是个好苗子。”伙计一边称赞,一边递给他一个刚削好的红薯,“今天忙了一天,趁热吃吧。”
小尾接过红薯,嘿嘿一笑:“多谢大哥。要不是你们教得好,我哪里做得了这些。”伙计摇头笑道:“你别谦虚了,这些天大家都看在眼里,干活利索,又爱学。以后啊,说不定还能成个像样的学徒呢!”
寒风呼啸,药铺内却是一片忙碌。小尾在炉火旁熟练地煎药,他的动作已经不再生疏,而是带着一种沉稳和自信。药香弥漫在空气中,与炉火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冬日的傍晚显得格外宁静。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个中年妇女慌慌张张地冲进药铺,脸上满是焦急:“大夫,快救救我家男人,他突然胸口疼得厉害,连气都喘不上来了!”余之为急忙迎上去,示意妇女坐下,开始询问病情。
小尾见状,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快步走到余之为身边,帮忙递上所需的药材和工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和专注,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跑腿送药的小伙子,而是一个真正的学徒,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助手。
余之为一边询问病情,一边把脉,小尾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不时地记录下余之为的诊断过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
在小尾的协助下,余之为很快为病人开出了药方。在余之为的指导下,小尾开始为病人准备药物,他的动作虽然有些紧张,但却异常熟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