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校场演练(2 / 3)

满是脚印,脸上也挨了几拳,头发散乱,但精神依然抖擞。

“时间已到,平儿,你通过了考验,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军中的一名十夫长了。你先和弟弟回去休息。另外,今日参战的所有士兵各加一个月军饷作为奖励。”

秦军将士齐声应道:“谢将军。”

次日,高邈率军启程,王鹤和高武亦随行前往。作为十夫长,高平带着手下的十个新兵行走在队伍中间。咸阳城门前来送行的百姓众多,高平和其他新兵一样,向城中的百姓挥手致意,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在秦国,平民晋升为贵族的唯一途径便是立军功。军队纪律极为严明,特别是对军功的重视更是到了极致。这是先昭惠文王时代的大良造商鞅立下的规定,尽管后来商鞅被处死,但他给秦国留下的许多制度仍在沿用。

边关频频告急,急报不断送到高邈手中。得知前线形势危急,高邈下令全军昼夜兼程,每日留给士兵的休息时间仅有三个时辰,除去行军途中用餐的时间,几乎八成的时间都在赶路。高平手下这十个新兵一个个都被急行军折磨得叫苦不迭,渐渐落到了队伍的最后。虽然高平自己也十分疲惫,但身为大将军的孙子和这个小队的队长,他不能示弱,依旧坚持与队伍同行。

在连续几日的疾行下,大军仅用三天便抵达了距离咸阳城数百里的函谷关。函谷关是秦国自建国以来修筑的第一座大型关隘,是通向中原的门户,若此关失守,六国的军队便能直接威胁到咸阳的安全。

安顿好部队后,高邈唤来高平,带着他登上函谷关城墙,这条宽广足以容纳五骑并排行走的城墙之上,高邈指着远处一片灯火问高平:“平儿,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高平顺着高邈的手指望去,看到数十里的灯火绵延:“那是六国的军队吧。”

高邈点头:“不错。这次六国趁着我秦国新君即位,联合起来攻打我们,企图夺取我们先前占有的他们的土地。我看他们真是痴心妄想。”

高平说:“有爷爷在,一定能让他们为侵入我国付出惨痛代价。”

高邈笑着看了看已长得比他还高的孙子:“别拍马屁了,这次六国联军的背后主使人是魏国的信陵君。这人的才智不可小觑,据说他曾师从鬼谷子,后因王位之争返回魏国。据密报,信陵君此番游说五国出兵攻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的母亲早逝,魏王如今宠幸一名女子,此女又为魏王生下一子,魏王欲立其为太子。信陵君因此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立下军功,防止魏王废黜他的太子之位;二是趁着我秦国新老交替之际进攻我国。”

高平明白了,信陵君此举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仅仅靠魏国的力量是不可能攻打秦国的,所以他联合了五个国家。高平问道:“其他六国知不知道这一点?如果他们知道这次攻击秦国只是为了信陵君个人的私利,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

“好孙子,一语中的。”高邈称赞道,“这些国家确实是看准了我们新君即位的机会,各怀心思前来趁火 ** 。他们在前期攻占的一些城池没有我方大将守卫,故而进展顺利,直达函谷关。如果我们能在明日给予他们一些教训,想必他们会军心涣散。到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定能击退联军,收复失地。明天两军对峙时,你先带着新兵观战,暂不许参战,明白了

第二天清晨,景恬站在雄伟的函谷关城墙之上,目送祖父和父亲策马率领大军迎战六国联军,双手紧握长枪。尽管心中无比渴望偷偷跟随前去,但他明白,带着自己的新兵们一起冒险简直是找死。因此,他只能留在这座城堡,凝望着遥远的战场。景恬手下有十个新兵,得知自己不用参战而异常欣喜,但看着他们顶头上司的脸色如此阴沉,也不敢太过表现出内心的快乐。望着关隘前浩浩荡荡的大军,他们的内心早已欢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