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门从事写作,只是读过一些书,还搞过报刊上的资料搜集,顶多是写出几篇新闻报道,被他一问有些不好意思,慌忙回答:“不是,没写过文学作品。但我喜欢写作……”
“谁不喜欢写作呀?”李玉和说这话时心里没有底气,眼神飘荡着不自信的味道,似乎接受审判的犯人。
“你家里谁写过文章或谁搞过文学?瞧你写出的字才华横溢一定有水平,你上过大学吗?”
“没有,没有上过大学,我当兵不允许考试。”
说罢,李玉和不好意思地看着他,真怕他哪壶不开提哪儿壶。
面对满脸毛,李玉和有点惊惶失措,以往的大方劲化为泡沫。面对陌生人,李玉和真不知他是如何度过窘境的,李玉和恍惚地说他父母是工人阶级,是大老粗,家里没有人写过文学,城楼上刻的字全是自己学的。爱好不是擅长,世上喜欢的事数不清,谁能保证每一件事都会做?更不可能称心如意,你知道人生一世活着的意义吗?懂得人生的价值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吗?有时就是一首诗,映照时代的辉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话如同洪亮的钟声,随时随地在耳边响着。他继续说:“世界是映照每一个人的灵魂,让他们感受到黑暗的空中有颗照明弹放着光彩夺目的光芒,关怀着他们前进的路途,在此我提醒你不要忘恩负义,随时随地给予他们一个好感,寻找到思想感情,因为真理如同航标灯一样有时低落,有时高高在上……”
航标灯有时也会消沉,谁会记得他们曾经放出的光芒?社会公德遭受冷嘲热讽,社会关系被人斥责,有人会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参与社会变革?不论你是干什么的,是否接受,批判是不饶人的。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人肯接受这样的事实,假如在你我身上也是如此,毕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污点,会被现实粉碎。哪怕他们是神仙,是劳动模范,也是不可抗拒的,真理是永存的,社会要往好处改革,人类要向幸福奔驰……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像一个演说家在给听众作精彩报告,而李玉和陶醉其中,希望学术上有所提高。
为了得到更多信息,李玉和约他在小酒吧,边喝酒边谈。原来,他是一个老知青,比李玉和大几岁。他的父母曾是满族后代,是教授,被打成右派后成为普通工人,因为有知识有技术,在关键场合还是要用他们的知识。他们兄弟姐妹跟随潮流上山下乡,他与其他知青一样到了乡下后,住进知青点,算是脱离了政治。
酒巴不是很大,喝着酒,共论时事,大谈文兴国,武安帮,破旧立新。为了获取更多新闻趣事,他们像久别重逢的兄弟一样开怀畅饮,记着各自的往事。就是这样式,时光在慢慢移动,他们谈呀谈呀,此时此刻李玉和真佩服这老兄有这样的口才,真正的口若悬河。什么心理学,哲学,政治经营学,人学,美学,听到的没听到一股脑全对李玉和说着,至今李玉和能记住的就是美学,心理学,社会无人提,报刊不见载。李玉和真悔恨自己枉然度过二十几载,浪费多少宝贵时光,怎么连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文学都搞不明白,还需要写作干什么。
人们经常赞美学校,说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人生乐园,可是回顾我的学校回顾我的学生时代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快乐之处。李玉和的所在地学校是批斗时代,也是我终身感到耻辱的一段岁月,在这里我没学到知识,每天干的是开门办学,参加义务劳动。不是在工厂,就是在乡下,累得够呛,又没有报酬。我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每天给我带一饭盒大米饭够几个人吃的,可是为了上学,为了参加劳动,必须每天带饭。学校的日子度过后,是上山下乡,然后是当兵入伍,都要经过小河岸边。每当李玉和回顾到美好时候被李玉和失去时,李玉和就感到有些对不起人,对不起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