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6 / 6)

比如朱翊钧的农学老师徐贞明的老师马一龙,就用这种办法垦荒,将第一年收获投入下一次的垦荒之中,如此推动垦荒之事,安置百姓。

如果都江堰济民渠第一期工程得到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在水文丰富的地区,就可以将经验推而广之,贵州、湖广、南衙、浙江、福建、江西、广州、鸡笼、吕宋,都怎不缺水,更多的水利工程意味着更少的流民、更多的良家子、更多的田亩、更多人口、更多工程必然带来更多的技术革新、会有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潜力。

大明几近于枯竭的国之根基百姓,会在清丈还田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大明几近于崩溃的向心力,也会再次凝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好好好。”徐渭连道了三声好,颇为感慨,谁整天说王崇古是佞臣的,搞得徐渭在长崎都这么觉得,结果现在一看,这分明是弘毅忠臣、经民济国。

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看法自然不同。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