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剧,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第一追求的都应该是先让观众看的懂,第二追求的是让观众共情,最好的共情状态是让观众跟着一起笑、爽,其次是让观众跟着一起感动、难过或者紧张,千万别让观众反感。只要观众看懂了,跟着共情了,一部戏的成绩就注定差不了。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质量没有问题,人物刻画不偏不倚,洗白点到即止,从不神话;群像感强,大争之世纵横捭阖之感跃然屏幕;情感细腻,节奏紧凑,台词精细,文白夹杂,古意盎然,BGM浑厚大气,完全拍出了我想看的大争之世的感觉。”
岳关对《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称赞让其他人很意外。
张健伟疑惑道:“但是《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成绩还是一般。”
“很正常,我喜欢,不代表广大的观众就会喜欢。张老师,我们文艺工作者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总是拍我们自己喜欢的戏,而不是拍观众喜欢的戏。我们是干这行的,见的太多了,所以和普通观众的口味已经很难在一条水平线上了。
拿《大秦帝国之纵横》来说,你最先考虑的是还原史实,所以台词都特意设置的古风古韵。但是从观众的角度看,他们看电视其实不是来看史实的,他们第一是想看得懂,第二是想看得爽。如果想看史实的话,他们会更愿意去看历史书。”
张健伟有些听明白了岳关的话。
“艺术创作,除了要尊重史实之外,还要尊重观众的口味?”
“准确的说,是要把观众的口味放在尊重史实前面。如果两者不冲突,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两者冲突,是我的话,我会选择站在观众这一边。”
《琅琊榜》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你要是说权谋戏,《琅琊榜》就是个笑话。
但是除了权谋之外,《琅琊榜》真的是部好剧。
《权力的游戏》比《琅琊榜》略强,但同样也是把观众受众放在了第一位,并没有刻意的追求烧脑和逼格。
逼格高,往往就代表观众少。
真的没必要。
“就算是我们想提高观众的审美眼光,至少也得先让观众喜欢我们的戏,然后再慢慢的提高深度。拍出来一堆观众不感兴趣的戏,任由你拍的再好,观众根本不看,又有什么价值呢?冯小钢说我们国家垃圾观众太多,所以造就了很多垃圾电影。其实我觉得他说的是客观现实,但是这话不应该由我们来说,而是让观众自己内部争论。
我们是给观众拍戏看的人,如果连垃圾观众都征服不了,我们被淘汰不是应该的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不能改变环境之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适应环境,然后再图谋改变环境,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否则会被提前饿死。”
这几天冯小钢的《私人订制》上映了。
被观众和媒体骂的很惨。
然后冯小钢公开放炮:
就是因为龙国垃圾观众太多,才造就了这么多垃圾电影。
讲道理这话其实毛病不大,咱们国家的垃圾观众确实多,所以把那么多不该捧红的戏捧红了,具体的就不点名了,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这话不应该由冯小钢说出来。
毕竟《私人订制》也不是什么好电影……
而且,冯小钢自己的身份就是个导演。
身为导演骂观众……这不是找死吗?
岳关的话,在场的人都听进去了。
但是改不改这种事情,就不好说了。
而且,就算是想改,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
张健伟就感慨道:“现在观众的口味太杂了,拿《大秦帝国之纵横》来说,基本看过的观众都给了好评,我就算是想改,也无从下手。去问那些不喜欢的观众,但他